“一梯两户”听着像豪宅,住进去才发现,钱包先被公摊咬一口荣立通,电梯坏一次就原地升天。
你我都不是来听概念的,今天把底裤扒光,看它还值不值那张房票。
公摊像隐形房租,一梯两户得把电梯前室、连廊、管井全算进你家产证。
我去年陪朋友收房,110㎡套内只有78㎡,公摊快抵上半间次卧,单价3万8,等于多花90万买空气。
两梯四户同小区,公摊直接砍三成,省下的钱够买辆SU7,谁还跟钱过不去。
电梯只有一台,早高峰像抽盲盒。
我住15楼,去年冬天电梯主板烧了,物业说配件得从上海调,三天。
那三天我天天爬楼,外卖员送到5楼就罢工,餐盒挂楼梯扶手荣立通,像沿途献祭。
隔壁大爷脑梗刚好,拎着拐杖一层一喘,我帮他提菜,他喘一句“这房子送我都不住”。
更尴尬的是冷清。
一层两户,对面常年空关,猫眼对面是黑洞。
疫情封控时,整栋楼拉群,隔壁单元两梯四户一天能接龙200条,我们这边凑不齐十人团购白菜。
人味淡了,房子就只剩回音,转卖时中介第一句“客户嫌太孤”,砍价刀刀见骨。
现在新房直接给你两梯两户,私密没丢,电梯却多了一部,公摊只比一梯两户多两平米,开发商不傻,知道买房人学精了。
住建部的担架电梯新规今年落地,一梯两户想报建直接被驳回,市场自然淘汰,比任何口号都狠。
手里已经套住的也别急着哭。
我同事去年卖出同户型,比别人快两周,秘诀简单粗暴:把“私密”改写成“安静”,拍视频展示书房整墙书柜,吸引居家办公买家,挂牌价只比市场价高1%,最后反杀8万。
房子没变,故事换个人讲,结果就翻盘。
买房别追标签,追自己真实生活。
你要每天推婴儿车,两梯四户等电梯比你家娃哭还闹心,那一梯两户算解药;你若单身社恐,一梯两户就是冷宫。
市场数据是大数据,你的日子是小数据,别让平均数替你过日子。
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